第102章 引路、祈福

  直到天上的孔明灯飞到高空,消失在两人的眼前,李子琰这才开口解释——
  “边疆常年征战,不少将士的尸骨无存,魂魄也留在了那儿苦寒之地四处游荡,顺安得知此事,特地写信回京,告知父皇。”
  “于是,特地命人于中元节点亮一千盏孔明灯,一是为将士们祈福,二是指引为游荡的军魂指引归路。”
  顺安,也就是六公主李梓潇的封号。
  当然,她去到边关后也是写了信给周舟,信是在除夕前收到的,信中并未描写太多边关艰难困苦的事情,多数是前往北域时的所见与所闻,还有就是为北域风土人情所折服。
  她说,人活一世,真的该四处走走,才不枉活一场。
  “顺安公主……”周舟想了想,还是将话停住。
  李子琰却帮她补了回去,“顺安长大了。”
  说完,船停了下来,常意从外头走了进来,恭敬地说:“殿下、周姑娘,到地方了。”
  周舟挑起了眉,“到哪儿了?”
  李子琰并不卖棺材,直接告诉她,“是在城墙边上靠岸。”
  “嗯?”
  所以真的是我想的那样吗?
  “走吧,咱们也去放灯祈福吧。”李子琰肯定地回答了周舟内心的想法。
  船靠在岸边,人在上头走动会有少许的晃动,因此李子琰跳下船后,伸手扶着周舟,等她安稳落地才放下心来。
  见他这样紧张,周舟哭笑不得,说道:“我从小就学习骑射,并没有那么娇弱。”
  要知道,之前刺客来袭,她可以一箭一个;而咱们的太子殿下,只能躲在树后面“瑟瑟发抖”。
  李子琰沉默了一会儿,最终问出了口,“你的骑射怎么会那般好?”
  单靠景阳宫的一周五个时辰的骑射课就能做到百发百中?真的没有偷偷下过苦功夫吗?
  “我也不知道,”周舟如实回答,“从小我学东西就快。”
  李子琰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我不如你。”
  他在武艺上实在是没有多少天赋,也就能看书识字比旁人厉害些。
  “人各有所长,殿下虽骑射不佳,”周舟的眼睛往李子琰身上扫了一圈,才继续说,“但殿下这张脸长得是格外的俊。”
  说完,周舟就蹦跳着往前跑去。
  明明是一句说得上是放肆的调侃,可李子琰仍旧一点儿气都生不起来,宠溺般地摇摇头,追了上去。
  两个人一口气跑到城墙下,均是累得气喘吁吁。
  常意跟丝竹也跑了上来,他们两个干活儿干惯了,跑了这么远的路也只是呼吸重了些。
  守城门的士兵见有人过来了,忙恶声恶气地呵斥,“诶,你们干什么呢?”
  常意快步上前,与那士兵私语两句,当士兵看到令牌时,有些腿软,被常意拉着胳膊才没跪下;再之后,那士兵又有些好奇,偷偷往李子琰这边多看了几眼,然后被常意的身子挡了个结结实实。
  周舟拉着他的手,在旁边等着,好奇地问,“常意公公拿出来的牌子该不会是东宫的吧?”
  堂堂太子殿下,偷跑到宫外,还溜到城墙周围,在那儿鬼鬼祟祟,然后被守城的将士一把逮住了。
  这要是传出去了,那咱们的太子殿下就可以不用见人了。
  “不是,”李子琰低声回答,“拿的是父皇的牌子。”
  周舟眉心微微皱起,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所以殿下今晚能够出宫是奉皇上之命,来此为将士祈福的?”她问道。
  她弯弯眉毛下的那双杏眼儿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明明面容没有任何变化,可较之刚刚,明艳了不少,叫李子琰的呼吸稍滞。
  他的喉结不自然地滚动了一下,依旧端得风轻云淡的模样,“粥粥的才思总就是叫人惊叹。”
  很快,常意回来了,还带来了守城的校尉。
  那校尉有一脸的大胡子,再戴上头盔,叫人只能看到他那如鹰一样锐利、阴狠的双眼。
  他拿着火把,借着火光看清楚了李子琰的脸。
  “殿下,”校尉的嗓音并不粗狂,反而有一种书生气,“东西已经准备好了,这边请。”
  “有劳了。”李子琰颔首,带着周舟往城墙走去,一步又一步地踏上阶梯。
  城墙的楼梯又小又高,如今又是晚上,路更加的不好走,因此几个人走得并不快。
  这期间,陪伴在侧的校尉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拿着火把,安安静静地为他们两个照明。
  他们刚刚爬到城墙上,就看到楼梯口有一盏未题字的孔明灯在那儿。
  校尉看着那盏灯,身上的肃杀之气总算是消散了几分,将火把交给自己的手下,自己提起了灯,方便太子殿下在孔明灯上题字。
  李子琰拿起毛笔,笔走龙蛇,在孔明灯上留下了八个大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周舟记得,上次看他写书法,还是在桃花宴上,他一手台阁体将自己吓了个半死,而这次,这八个字,力透纸背,矫若惊龙,一笔能挥万军魂。
  笔锋如钩,字形如柏,就像战场上的将士们,手持兵器,挥动战旗,勇猛无比,展现出不可抵挡的力量,这气势磅礴足以令敌军不战而栗。
  辰国将军多为儒将,大字不识一个的难以升迁,因此这校尉也是读了好几年书的人儿,自是瞧得出李子琰的字有着何等的气势。
  他的神情不再倨傲,语气也多了几分敬意,“请殿下点燃孔明灯,为辰国的百姓、为边关无数将士祈福。”
  李子琰拿起火折子,俯下身将孔明灯点亮,随着燃料费不断燃烧,灯体渐渐往上浮,最后飘向上空。
  在场的几人都噤了声,肃穆地站直身子,安安静静地目视空中的孔明灯,直到它飞得又高又远,变成天上繁星中的一点,再也无法分辨。
  李子琰的心情莫名有些沉重,眉眼处的温柔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凌厉与威严。
  这样的李子琰对周舟来说,无疑是陌生的,但她知道,这样的他才是真正的太子殿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