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献策北海

  叶村长从地上爬起来,直入正题道:“大人,草民这次来,是为了蝗虫之事,虽说蝗虫还未成灾,但据小民的经验来看,不出三天,蝗虫势必聚集起来,就跟去年一样,一大群飞来,不到半天时间,就能把地里的粮食吃干净。”
  他的推测,和县丞的想法不谋而合,县丞站起身道:“那你今日来,可有什么高见?”
  叶村长老老实实开口:“四五天之前,清河村就在研究灭蝗的法子,皇天不负苦心人,总算是被研究出来了,温华,你赶紧把东西呈上去。”
  温华上前一步,双手将一叠厚厚的宣纸奉上。
  主簿将东西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心里不由惊叹一声,这一手字真好看,苍劲有力,笔锋凌厉,不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看的字。
  一叠纸放在卢县令面前,主簿、县丞、师爷的脑袋都凑过来。
  最开始几人还看得云里雾里,都是数字,看不懂要做什么,等看完了前面的文字,后面就有了结论。
  艾草可以驱逐蝗虫,篝火可以烧死蝗虫,土木灰、石灰可以洒在庄稼上驱赶蝗虫,艾草配比什么中草药,需要多少水熬煮,如何使用水龙车喷洒。
  此外还有鸭子灭蝗虫之法,挖沟掩埋和兜网抓捕配合之法。
  一项项列举得非常清楚,此外还有清河村捕杀蝗虫的记录。
  对田间的描述也都有,甚至还有简单的毛笔画,仿佛让人看到了清河村灭蝗的图景。
  最后几页,是如何操作,注意事项,如何保护田地,操作人如何保护自身等等。
  看完后,卢县令等人目瞪口呆。
  宋夫人第一个回过神:“这上面所写,可都是真的?”
  村长将主场让出来。
  温华拱手道:“纸上所写,都是温华这些日见闻实录,所有数据都是清点之后,才会写上去,绝无虚言。”
  卢秀宁点了点头道,“既然是温学子记录的,那就没错了。”
  宋夫人压低嗓音:“大人,我听人说,温华因作得罪了武家子,被书院开除了,事情闹得还挺大……”
  村长站在堂下,一脸的紧张之色,却不敢多言。
  卢秀宁看了眼温华,又看了看手里的册子,这是他第二次看温华的字了。
  温华的字写得好看。
  俗话说,透过字能看到一个人的风骨和气节。
  再想想册子里的内容以及上次自己见到的治旱疏。
  可见此子如果好好培养,肯定能成为千古留名的人物。
  倒是自己那倒灶的弟弟,一手字写得跟狗爬一样,还喜欢到处留字,给自己丢人现眼。
  又看了看水龙车图纸,再次忍不住赞叹连连,开口问道:“这水龙车看着奇巧,可是叶先生所做?”
  温华拱手道:“正是学生姑父所做,此水龙车以人力驱动,可以将艾草水喷出去数米远,大大减轻人力,乃是喷洒药水的神器。”
  卢县令将桌案上的纸张规制整齐,“由叶先生牵头,本官对这灭蝗之法更加期待了。若是此法能成,本官为尔等请功。”
  宋夫人连忙道,“大人.....”
  但话还没说完,便被卢秀宁给挡了回去。
  温华抬起头道:“此法是温华姑父想出来的,若县令大人要记功,这功劳应属于我姑父,属于清河村的叶村长,也属于清河村的每一位参与了灭蝗的村民,没有他们,就没有温华记录下的这些数据……”
  叶村长万般不敢置信。
  他啥都没做,咋就能得功劳了?
  还有村里那群大老爷们和妇人,他们灭蝗,只是为了保护自家的稻子,哪有脸来领功劳啊。
  卢县令挥挥手:“功劳之事日后再论,现在需要把这法子推广出去,宋夫人,你赶紧吩咐下去,让所有乡的乡头来一趟县衙。”
  他顿了顿,继续道,“叶村长,温华,你们两人先不急着走,灭蝗事宜具体如何操作,还需你们口述告知其他乡的乡头。”
  “是,县令大人!”
  叶村长和温华留了下来。
  北海县的几个乡头全都被叫到了县衙。
  灭蝗之事,像风一样传开,传到了清河村每一个角落。
  “听说了吗,县令大人征用了咱们灭蝗的法子,啥孙家庄啊、温家村啊、景芝啊、赵家屯,都学我们呢。”
  “要我说,这事儿还得感激叶老蔫呢,若不是他造出来水龙车,教大家煮艾草汁,又是放火烧蝗虫,咱们现在就要跪在地里哭了呢。”
  “也得感谢温家那小子,他一个读书人,亲自下地跟我们一起灭蝗,也不容易。”
  “我就觉得奇怪了,温童生他咋不回温家村去?”
  “他能念书都是靠老蔫哩,这么多年就没和这个姑父亲近过,这会子住过来,怕是为了明年出去赶考的盘缠。”
  “是要去青州赶考吧,这一去都得走半个多月,路上怕是要花不少。”
  “也不知道他在清河村留多久,我想把我家小子送过去认几个字,交的束修费也能给温童生当盘缠。”
  一群妇人随意聊天,从灭蝗议论到念书,走到了叶琛家院子门口。
  叶琛家里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后院有男人制冰,制甘草糖,还有几个老太太帮忙。
  前面支了几口大锅,不断有村民在叶琛的指挥下,熬制甘草汁,三五成群地一边儿干活,一边儿聊着天。
  熬制好的汤汁,装上火龙车,跟军队一样朝着农田进发。
  这会儿又来了几个妇人,旺财和来福冲过来,远远地嗅了嗅,闻到是熟悉的味道,就放松了警惕。
  “老蔫,我们来打听个事儿,温华这孩子,他在咱们清河村要住多久啊?”
  叶琛一听,便知道这些人的来意,笑着说道:“这事儿,我也说不好。”
  原本叶琛计划温华在他这里呆两年,自己好好培养培养他,也顺道教育教育自己家的孩子。
  但是跟温华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他知道了温华是什么样的人,他即便是不被自己培养,也能成为参天大树,所以叶琛绝对不会阻挠他出去的。
  成名要趁早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这一次面见县令,他觉得凭借温华的能力,肯定会被县令相中,这样就可以继续参加科举。
  听卢照凌说,他姐有关系。
  有关系为什么不用?
  叶琛才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在他看来,明明有关系,却非要靠自己,那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所以现在开始,温华就该为未来的科举做准备。
  毕竟科举,也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可大意不得。
  不过叶琛觉得,凭借温华的本事,再耽搁月余应该是可以的。
  也好将自己的孩子带上道,他日后教学也轻松些。
  他顿了顿说道:“就算是走,也能在住月余吧。”
  “一个月也够了,那我能不能将家里的孩子送来跟小壮他们一起认字,总不能一辈子连名字都不认识。”
  “温华是个读书人,我儿子要是能跟他多相处一阵子,以后肯定也能变成个斯文人。”
  “别的不敢求,就希望多认几个字对得起祖宗。”
  叶琛之前就和温华说起过私塾的事,不过肯定没有办法跟外界的学塾相比,其主要职能还是以识字为主。
  类似于后世的扫盲班。
  清河村这么多年愣是没出一个读书人,若是能从这一代开始,总会有一代有人能读出去。
  清河村治蝗有功,给了温华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么温华,确实也该给清河村世世代代的人一个读书走出去的机会。
  叶琛随口问了一下,就有七八个妇人愿意将自家的孩子送来念书,这事儿传出去之后,又有一些妇人过来,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二十多户来报名,一共有三十个孩子被家里人送来读书认字。
  虽说眼下秋收在即,但是这些半大的孩子也没多大力气。
  与其指望这些孩子下地干活,还不如大人多辛苦点,让他们抓住机会,跟着读书人多认点字,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儿。
  至于束修费,村里人不约而同决定,秋收后,至少送十斤稻米过来。
  如今一斤稻米的价格飙升到了至少三十文钱,十斤那就是三百文,对庄户人家来说这笔钱也算是巨款。
  晚上温华回来的时候,叶琛就把这个事儿给说了。
  温华自然是应下来,教一个是教,教一百个同样是教,不过就是得费时间再做一些石板出来,或者让他们自己带石板、木板来。
  旋即温华又看了看来福和旺财,两小只瞬间开始哆嗦。
  这个恐怖的男人又开始了。
  叶琛又问了县令的事。
  “县令大人嘱咐我,无论如何都要感谢您,秋收之后,定然登门造访,亲自感谢。此外,县令已经下令,每个村开始熬制艾草汁,此外命令咱们村全力打造水龙车,县里会以每驾三两的价格收购,还派了木匠师傅来帮忙。至于纯粹的焚烧艾草的行为,已经被制止,一经发现,立刻处罚。”温华开口,“这件事情,已经迫在眉睫,知县大人已经上书,请调折冲府动用府兵,在各镇控制,以免发生波折。”
  “还有,这治蝗之法,县令已经令西席先生,誊抄了数份,送到临近各县。”
  叶琛点头,确实该各县一起镇压蝗灾,才能彻底灭蝗。
  夜间村里照常燃烧篝火,大规模地诱捕蝗虫,难闻的气味在空中漂浮,遮掩了叶琛院子里野鸡汤的鲜味。
  他将炖烂的野鸡放在木盆里,木盆放在院子门口,这样野狼半夜过来就可以自己吃食了,他也不需要半夜起来跟狼群纠缠。
  主要是为什么,狼群会喜欢熟食,这玩意吃多了,不会蜕化野性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