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一门两秀才

  “老蔫,嫂子厚着脸皮说句话。”秦氏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若是小叔你还有啥用得到嫂子的地方,只管开口,挣多少钱无所谓,主要是嫂子跟你二哥,都想开拓下眼界。”
  原来她没有啥子上进心,就是跟着婆婆过好日子就好了。
  但是现在满屯和满仓都开始读书写字了,劲头很足。
  要是以后温华走了,她还想把儿子送到镇上去读书。
  考不考功名不重要,只要开启心智,长长见识就成。
  人一旦有了梦想,就得花钱了。
  老蔫培养孩子读书,可是让她见识到了,这孩子就是四个蹄子的吞金兽。
  她又不可能求婆婆拿钱供孩子们读书,不然弟弟们那边儿不好交代。
  二嫂是什么样的人,叶琛心里很清楚。
  而二哥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叶琛虽然不说,但是心里也有数。
  这两口子虽然话不多,但是都是有亲情,踏实做实事的人。
  在任何时代,想要有很好的发展,都离不开家族的帮衬。
  所以叶琛不介意帮衬二哥、二嫂的。
  叶琛开口道:“想要改变境况,还是要有自己的方向的,二哥、二嫂可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吃食也好,木匠活也罢,只要有方向,我就能帮着你们挣钱。”
  二嫂眼睛一亮,“你这么说,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咱们村子有了你这个军师,都能吃饱饭不挨饿,二嫂一家有了你这个军师,岂不是要发家致富。”
  叶琛笑道:“发家致富不好说,起码不会苦了孩子。”
  二人正在说话时,隔壁的栓子跑了过来,大声喊道:“老蔫叔,不好了,温家庄来了很多人,团练的大哥们不让他们进,他们拿着武器要硬闯。”
  叶琛微微皱眉,温华却已经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他一脸正色地站在叶琛面前,行礼道:“姑父,此事交给我来处理吧。”
  走出院子,向外走去,他看到了无数的温家庄的长辈以及青壮,气势汹汹地站在村口,跟清河村的青壮对峙着...........
  温家庄一口气来了几十人。
  温家族长站在最前面,白发长须,很是威严,便是年轻的村长都老实的呆在一旁不敢说话。
  “太爷爷!”
  温华赶忙弯膝下跪,行大礼。
  叶琛也问明白怎么回事儿了,温家庄虽然带了兵刃,是因为听说附近闹山贼,并未有起冲突的意思,反而是清河村反应过当。
  温家族长虽然年迈,但颇为大度,并未计较此事,反而摸着胡须,目光严肃地看着温华,开腔道:“华儿,你自幼天资聪颖,自你三岁始,家族便投入重金培养你读书,这么多年的束修费,家族也未曾少你一文,你是温家庄的骄傲,也是温家庄的未来。读书一事,不是你一厢情愿说不读便不读的。”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让温华无言以对。
  他自是知晓,为了让自己读书,家族付出的成本也不小。
  他自己起初自己外出读书时,因为束修和生活费不足,家里拿不出钱来,上下急得不行,是族长摆了酒宴,将全族成年男丁召集回村。
  大家喝着最浊的酒,说着最宽慰人心的话。
  酒宴毕,凑了整整一大箱子的铜钱。
  他知道自己背负着家族兴隆的使命。
  他也曾无数次暗暗发誓,有朝一日我温华,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于匡扶社稷之前,先要报答乡亲们。
  是自己的无能,辜负了族长的希望,是自己的无能,辜负了家族的信任。
  虽然他有信心追随姑父的脚步,做一番大事,可他知道,族人们是失望的。
  听温家太爷讲话,知道他是个通情理的人,叶琛便开口主动问询道:“温家太爷,你是晓情理的,从始至终我都不阻挠温华的去留,我只想问一句,您是否已经温华得罪当朝武家子弟的问题?”
  武家子弟?
  温家族长一脸疑色。
  华儿读书,跟这些人有什么关系?
  温老太自然知道孙子是因为得罪武家人的事情被书院开除的。
  但是这种事情,他如何能跟外人说。他只是跟族长说清风书院,容不下温华,希望族长能出面帮忙再找个书院。
  温家族长读过书,虽然没中童生,但是家底还算殷实,结交了不少人脉。
  县里也认识些人,他就打算清风书院如果容不下温华,便让他去其他地方读书。
  “太爷爷,我被清风书院开除,是因为同窗冒用了我的名字上书朝廷,得罪了当朝顶级权贵武家,武家人不允许我在书院读书。此外他们还百般中伤我,现在的我,声名狼藉。”温华面露苦涩,“在士林圈子里,我的声誉已经彻底毁了,没有童生愿意与我互保,除非我能投卷成功,为官员推荐,但这很明显,谁敢得罪武家人?”
  武周的官员是可以推荐读书人参与科举的。
  但官员无不更爱惜自己的羽毛,温华声誉被毁,还得罪了武家人,谁愿意帮忙呢?
  听完这话,温家族长直接呆住了。
  他还以为是温华天赋过高,惹人嫉妒,最后被逼出了清风书院。
  怎么还跟武家人扯上关系?
  “竟然是这般原因。”温家族长喃喃道:“这莫非是天意不成,寒门不该出贵子,出了贵子,也要抹杀,我等平民百姓就注定受苦么?”
  温老太太吓得脸色惨白,“族长,真的没有法子了吗?”
  温家族长呵斥道:“你个无见识的蠢妇,若是告诉我实情,我岂能来此丢脸!华儿的仕途之路几乎断绝,除非他能拉下脸来,求得武家宽恕,为其做牛做马,才有一丝机会,重新科举。”
  “武家人鱼肉乡里,祸害百姓,让我为其当牛做马,不如让我去死!”温华一脸肃然道:“读书本就是为乡亲们谋福祉,为了匡扶社稷,安抚天下苍生,这本来就是一条艰难之路,若是稍遇挫折,我便低头,难道我要一路跪着走上去吗?若是有朝一日,我为父母官,难道也要为了自身,跪在上官面前,摇尾乞怜吗?”
  周边围观的众人恨不得鼓掌,这样的大道理他们说不出来,却莫名觉得振奋人心。
  叶琛摇了摇头,他并不赞同温华的看法,他其实更钦佩张居正,用最不齿的手段,实现最神圣的梦想。
  做人不能太死板,太死板了,那是海瑞。
  海瑞虽好,是道德的旗帜,是道德的标杆,但是他太苦了。
  于是叶琛开口道:“如果你不喜欢这些人,不喜欢这些事,你就要变得足够强大,然后去改变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躲避,搞什么众人皆醉我独醒。”
  温华转头,不可思议地看着叶琛,“姑父您莫非也想让我卑躬屈膝不成?”
  叶琛禁声。
  若是没有自己,亦或是自己只是个无能之辈。
  温华便只能这么做了。
  马周那么大的才华,因为不阿谀权贵,最后连官都做不下去。
  最后如果不是被李世民选中,估计也是蹉跎一生的下场。而马周之所以能够为李世民选中,靠的不也是权贵的推荐吗?
  所以在这个时代,依附于强权不丢人。
  人要学会适时的低头,汉王当初如果不向霸王低头,在霸上的鸿门宴,脑瓜子早就飞了。
  哪里还有大汉帝国。
  当然,叶琛觉得,有自己的存在,没有必要让孩子受这个委屈。
  温老太太痛心疾首,她哪里舍得让她的宝贝孙儿受这个苦。
  他抓着温华的手说道:“华儿,你是家族的荣耀,这种事情不需要你去低头,交给阿奶就好,他们是朝廷官员,是权贵,需要脸面的,阿奶就去他家门前跪着,跪他十天半个月,就不信他们不放你一马。”
  温华的表情很是复杂。
  祖母一把年纪了,他怎么能忍心让她老人家跪在别人面前。
  再者,武家人真的不要脸面。
  不过,同样是低头做人,他似乎可以去找卢县令。
  虽然卢县令是女官,若是自己投靠她,求她帮忙,在士林之中会有损清名。
  但这不失是一个重新出头的机会。
  这是姑父辛苦给自己铺设的一条道路。
  他看向叶琛,一字一顿开口:“姑父,我懂了,我会去找卢县令。”
  叶琛松了一口气。
  他还真的挺担心这小子钻牛角尖,说什么必须是正统士林举荐,自己才去之类的话。
  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叶琛觉得,卢县令是个好父母官。
  而好的父母官,就没有不给地方培养人才的。
  叶琛觉得,只要温华开口,卢县令定然会解决此事。
  毕竟以温华的才学,这将是一笔不俗的政绩。
  温老太皱着眉头说道:“孙儿,你不要犯傻,县令忙着到处赈灾,哪里有时间理会你一个娃娃。”
  让她去给一个县丞去求情,她都觉得自己必死无疑。
  更不要说县令。
  县令又叫百里侯,那是天上的云,是他们地方百姓的天,是比皇帝更恐怖的存在,想见她谈何容易。
  “县令大人到。”
  温老太话音刚落,一道洪亮的声音就在清河村上空响起。
  包括温老太在内,所有人不可思议地扭过头去,在不远处的主道上,大批的衙役,打着浩浩荡荡的旗帜,由远及近。
  叶琛也忍不住感慨,不愧是百里侯,是真的威风。
  虽然只是一介县令,却有清道衙役二人,弩骑一人,青衣、车夫数人,衙役二十余人,浩浩荡荡,告止幡、传教幡、信幡迎风招展,伞、朱漆团盖更是彰显莫大的威严。
  在车队的后方,还有一架牛车,叶丰顺赶车,叶村长和他的儿子也坐在牛车上。
  叶村长那表情可别提多得意了,老子竟然跟县令一个车队回来的。
  车帘掀开,卢县令一身官袍,头戴幞头,从车架里走了出来,宋夫人站在县令身后,百里候的气场瞬间蔓延开来。
  这会儿,清河村大部分人都在叶琛家门口看热闹,县令大人一到,所有人齐刷刷跪下。
  “见过县令大人!”
  全部人匍匐在地,四处安静的只有风声。
  在县令的示意下,宋师爷咳了咳,“县令大人此次来清河村,是为了赏赐有功之士,诸位请起。”
  “清河村一献寻水开渠之法,二献水龙车及治蝗之术,有大功于州县,刺史上奏朝廷,得陛下准允,减免清河村赋税五成,为期三年。”
  宋夫人的话音落下,整个清河村以及温家庄的人都惊呆了。
  还有这等好事?
  朝廷主动少收粮食?
  往年收税的时候,那些该死的收粮官不淋尖踢斛就不错了,还指望减税?
  没想到大家只是为了生存,听从村长和叶老蔫的安排,最终不仅仅是保住了粮食,还一下子减税了三年。
  一下子所有人欣喜若狂,不自觉地跪在地上,就要喊个县令万岁啥的。
  宋夫人吓得赶忙道:“万什么万,不许喧哗,继续听令。”
  清河村还有其他功劳的。
  那就是剿灭山贼,不过叶村长可不敢领取这份功劳。
  主要是这两年闹灾,到处闹匪患,若是宣扬此事,怕是少不了被人报复。
  所以他才按照跟叶琛的协商,恳请县令不要宣扬此事。
  不过卢县令却是个实在人,虽然不能宣扬,功劳还是要赏赐下去的。
  “清河村民风淳朴,叶村长治行有声(ps:政绩品行都很有声望),全村团结一致,共度灾荒,实乃州县典范,刺史大人特将清河村附近无归属荒地一千亩归于清河村!”
  这年头,人少地多,荒地更是多,这一千亩地就在清河村后头,全是荒草石头。
  叶村长的嘴角有些抽抽,虽说荒地也能卖出钱。
  但清河村的人都穷,家里的地大多是祖上传下永业田来的,而且不论男女老幼都有口分田,除非谁家里儿子贼多,才会想到买荒地开荒,这么多年了,村里还有荒地没人买,这多了一千亩,怕是又砸在手上了。
  不过村长也不是啥贪心的人,县令大人亲自来论功行赏,这是他们清河村的大喜事,隔壁那么多村就没有谁被明府赏赐过。
  以前叶村长觉得自家村里没有学堂,在其他村长面前自觉矮一截,这以后他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了。
  宋夫人继续说道:“清河村书生叶琛,首创开渠之法,研究灭蝗之策,有大功......”
  叶琛跪在人群里,他努力降低存在感,臀部偷摸坐在脚后跟上,这样跪着不会太累,结果上面突然提起他的名字。
  一时间密密麻麻的都是眼睛看着自己,他立马乖乖跪好了。
  “书生叶琛,功于地方,刺史特奏请圣人,赐同秀才出身,纹银五百两,以酬其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