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靖王

  霍瑞明带着王志诚等人急匆匆赶往豫王府。当他们抵达豫王府时,府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霍瑞明深吸一口气,朗声宣布:“皇上有旨。”
  豫王闻讯,立刻从座位上站起,快步走到霍瑞明面前,恭敬地跪下,准备接旨。
  霍瑞明缓缓展开手中的圣旨,开始念诵那庄严而神圣的文字:“自朕承袭先祖之伟业,承天下之重任,已历数载。今观皇六子刘秸,品性端正,才德兼备,实乃皇室之瑰宝,国家之栋梁。朕深感欣慰,亦知天命所归。望其继承先祖之遗志,秉持仁爱之道,勤政务本,致力于国家之繁荣与百姓之福祉。朕亦望百官辅佐新君,共策国家大业。”
  每一个字都仿佛敲打在人们的心上,让他们感受到皇帝对新君的殷切期望和对国家的深沉忧虑。豫王跪在地上,头低得更低,心中无比激动,终于熬出头了,呼。
  随着霍瑞明念完旨意,豫王府内陷入了一片肃静。豫王缓缓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豫王从霍瑞明手中缓缓接过圣旨。
  霍瑞明等人见状,立刻跪倒在地,他们的声音充满了敬意与忠诚:“恭贺陛下。”
  “诸位爱卿,快快免礼。”刘秸笑道。
  “陛下,先帝已然故去,您看…。”霍瑞明的话尚未说完,新君刘秸便以沉稳而有力的声音打断了他:“朕知道。”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大局的掌控和对未来的决心。
  刘秸摆了摆手,继续道:“现在最要紧的是稳定朝局和民心。霍卿,你官拜丞相,朕再封你为平原侯,先帝爷的丧事就由你全权操办了。”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霍瑞明的信任和期待。
  霍瑞明立刻回应道:“谢陛下。”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刘秸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其他大臣:“王卿、颜卿…”他逐一点名,任命了一批忠诚可靠的大臣。这些大臣都是他在豫王府时的得力助手,也是他在未来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依靠。
  “尔等都是先帝爷身边的重臣,朕希望你们能够齐心协力,共同辅佐朕治理好这个国家。”刘秸的话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大臣们的信任。
  众大臣齐声高呼:“臣等定当竭尽全力,效忠陛下!”
  “好啦,都退下吧,准备入宫事宜。”
  “臣等遵旨。”说罢便退去了。
  众人走后,豫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先用着你们几个,”刘秸心中默念,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算计,“等我在朝中稳固了,你们这群梁王党都得给我死。”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无限恨意。
  第二日,登基大典,刘秸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文武百官。他身穿龙袍,头戴九龙冠,整个人显得庄重而威严。
  而在京城门外,各路诸侯齐聚一堂,商量着勤王事宜。他们听到了刘秸继位的消息,都感到震惊和不安。其中,靖王更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直接从椅子上倒了下来。
  “这怎么可能?豫王怎么可能继位?”靖王喃喃自语,他的脸上写满了不甘和愤怒。他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选,而豫王刘秸不过是一个废物,父皇怎么可能传位给他?
  “皇位本来是我的,我的,啊啊啊。”说着就把饭碗倒扣在桌上。
  “靖王,事已至此,我们必须尽快商量对策。”旁边的诸侯劝道。
  靖王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靖王的脸色苍白,显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原本以为自己能够继承皇位,却没想到被刘秸抢先一步。他心中的愤怒和失望难以言表,但现在不是发泄情绪的时候。
  “各位,”靖王挣扎着站起来,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我们必须立即行动,集结人马,前往京城勤王。”
  “我等都以靖王马首是瞻。”诸侯赶忙开始表忠心。
  各路诸侯纷纷表示愿意跟随靖王勤王,他们深知刘秸继位意味着什么。一旦刘秸坐稳了皇位,他们这些曾经支持靖王的人必然会遭到清算。因此,他们必须尽快行动,否则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靖王的带领下,各路诸侯开始集结人马,准备向京城进发。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决定先攻占城门,然后一举攻入皇宫,将刘秸赶出皇位。
  在皇宫的幽深之处,元正三人静静地躺在华丽的锦榻之上,他们的伤势曾经如黑夜般沉重,但此刻,在涂山晓萱那双纤细而神奇的手下,已逐渐愈合,犹如破晓时分,曙光初现,驱散了漫天的阴霾。
  元正缓缓地坐起身来,他的眼中闪烁着感激之光,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这幽暗的宫廷。他深深地躬身,那身姿仿佛一座山岳,稳重而坚定,声音里充满了诚挚与敬意,“我兄弟三人,在生死边缘徘徊之际,幸得晓萱姑娘妙手回春,救命之恩,如同再造,我元正铭记于心。”
  涂山晓萱微微侧首,那张清丽脱俗的脸庞上,没有丝毫的骄矜与自得。她的双眼如同秋水般清澈,透着一份淡泊与宁静,仿佛世间的一切纷扰都与她无关。她淡淡地回应道:“师父曾教导我,医者当有仁心,救死扶伤,乃是本分,你们无需谢我。”
  她的话语虽然平淡,却仿佛一阵清风,轻轻吹散了元正三人心中的阴霾。
  “外面怎生如此热闹?”无尘问道。
  “好像是新皇登基吧。”耿涛淡淡道。
  “新皇登基?皇上不是已经被晓萱姑娘救了吗?”元正疑惑道。
  “你们三人那时已经被打晕了,然后那个人救了你们,但他本来就没有多少时日了,再加上强行运用法力,将那人杀了之后,他也力竭身死。”涂山晓萱淡淡道。
  元正闻言,脸色顿时变得惨白,他无法置信地问道:“什么,圣上他殡天了啦。”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震惊和悲痛。
  “是谁继位?你可知?”元正急切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和紧张。
  “好像是皇六子,刘秸。”
  “是他?”耿涛惊讶道。
  “有什么不妥吗?”无尘听出了耿涛的惊讶。
  “先帝共有九子三女,九子当中,六皇子刘秸,最为羸弱,而且…”耿涛没有再说下去。
  “说呀,怎么不说了?”无尘正听着起劲。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一个领头太监带着两个太监匆匆走来,他们恭敬地行礼道:“几位,皇上昭见,请跟我走一趟。”他们的声音虽然恭敬,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紧迫。
  元正看了一眼无尘和耿涛,示意他们不要再说此事,随即转向那太监,恭敬地回答:“有劳公公了,我们这就随公公去。”四人随着太监一同前往皇宫,一路上,元正和耿涛都十分担忧,我不像无尘与涂山晓萱毫不在意。
  随着太监的步伐,他们穿过了重重宫门,终于来到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大殿前。太监停下脚步,恭敬地请他们进入。
  大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刘秸坐在龙椅上,面容沉静而深邃。
  “臣等叩见皇上。”元正耿涛,连忙行跪拜礼,顺带拉着旁边两位,还傻傻站在旁边看着的也跪下。
  刘秸微微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无尘和涂山晓萱身上。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和警惕,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平身吧。”刘秸淡淡地说道。 众人起身,站在原地,等待着刘秸的吩咐。 “朕听霍丞相说你们四人在先帝驾崩时,曾经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吗?”刘秸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威严和询问。
  元正和耿涛对视一眼,心中都明白,这是新皇在试探他们的忠诚和能力。他们立刻齐声回答道:“回皇上,臣等确实曾立下微功。”
  刘秸点了点头,表示满意。然后他转向涂山晓萱和无尘,问道:“你们两人又是何人?为何能与他们一同前来?”
  元正抢答担心二人不懂礼法冒犯了皇帝:“这位涂山晓萱姑娘乃是风老祖的弟子,医术高超。先前皇上病重,多亏了她出手救治,皇上才得以苏醒并完成了后事。”
  刘秸再次打量起这位女子,她宛如雪山之巅的绝美冰雕,冷艳而高贵。肌肤白皙如玉,晶莹剔透,仿佛能够看见血管中流淌的纯净血液。眉宇间透着一股清冷之气,双眸犹如寒潭,深邃而明亮,透露出一种不易接近的冷漠。鼻梁挺直,唇瓣紧闭,线条分明,彰显出她的坚毅与自尊。她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冰冷的光泽在阳光下闪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不可侵犯的气息。她的身姿优雅而挺拔,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仿佛世间万物都无法打破她内心的平静。她的美丽冷峻而高贵,如同冰山之巅,令人敬畏,却又无法抗拒其魅力。
  刘秸的眼神在涂山晓萱身上多停留会,看的有些痴了。好在旁边的太监提醒,他尴尬一笑,道:“原来是风老祖的高徒,难怪有这般本事。”
  便转向无尘, 只见无尘一身青衫,神态悠然,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他的眼神深邃如海,仿佛能洞察人心深处。他的五官端正,剑眉星目,给人一种英气逼人的感觉。无尘的身材修长挺拔,宛如松竹之姿。他的双手修长有力,仿佛能掌握世间万物。无尘的气质独特,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武者的刚毅,让人不由得对他产生敬意。刘秸看着无尘,眼中闪过一丝欣赏,道:“阁下气质非凡,定非凡人。”
  “回禀陛下乃是问剑宗大弟子无尘,出门历练。”
  刘秸仔细打量着无尘,只见他一身青衫,神态悠然,仿佛与世无争。无尘的眼神深邃如海,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智慧和深邃。刘秸不禁对无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奇地问道:“问剑宗?朕似乎未曾听说过这个门派,不知无尘道长能否为朕解惑?”
  无尘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问剑宗乃是一个隐世门派,不常与外界往来。我们门派注重修炼内心,追求武道与心灵的融合。此次贫道下山历练,也是希望能为世间苍生尽一份绵薄之力。”
  刘秸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他感叹道:“原来无尘道长出自隐世门派,难怪气质非凡,修为深厚。朕对武道修行也颇有兴趣,不知无尘道长可否愿意与朕分享些心得?”
  无尘点头笑道:“陛下谦虚了。贫道愿为陛下略谈一二。武道修行,重在修心。只有心境澄明,才能洞察世间真理,领悟武道之精髓。此外,还需勤学苦练,不断磨砺身心,方能登堂入室,达到武道巅峰。”
  刘秸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赞同。而一旁的元正和耿涛着实有些绷不住了,在平时的逼王中二哥,居然还给他装起来了。也着实没想到,这新皇帝就这么被无尘给拿捏了。
  “改日有空还请道长到宫中做客,与我好好探讨一番,还望道长莫要推辞才是。”刘秸的言辞充满了诚挚与热切,仿佛在他的心中,无尘已然成为了一位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好说好说。”无尘故作高深道。
  此时此刻,外面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急匆匆地闯入大殿,跪倒在刘秸的御座前。他气喘吁吁,面色凝重,仿佛带着十万火急的消息。他抬头禀告道:“启禀陛下,大事不好了!以靖王为首的各路诸侯打着进京勤王的旗号,已经屯兵在京城外不到十里处。”
  刘秸闻言,脸色一变,眼中闪过一抹愤怒与疑惑。他咬牙道:“混账!朕刚登基不久,朝廷上下一片和睦,哪里来的什么勤王?靖王,他要造反吗?”
  元正站在一旁,眉头紧锁,他知道此刻的情况非同小可。他沉思片刻,沉声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召集文武百官共商对策。”
  元正的话音落下,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大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秸身上。刘秸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点了点头,沉声道:“元正所言极是。传令下去,速召文武百官到披香殿共商对策。”
  侍卫闻言,立刻领命而去。他的脚步匆匆,身影在众人视线中迅速消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