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

  昔日,哀公,那位仁厚的君王,心怀社稷,曾向贤良的宰我询问关于社坛之事。宰我,那位饱读诗书、博古通今的智者,恭敬地回答道:“夏后氏之时,他们以松树为社坛之木,取其坚韧不拔之意;殷人则以柏树,取其长青不老之喻;至于我周人,则以栗树为社坛之木,意在警示百姓,使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稍有懈怠。”
  哀公听后,沉思良久,觉得此言甚是有理,便默然颔首。然而,此事传至孔子耳中,他却轻轻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已成之事,何必再说;既遂之事,何必再谏;既往之事,何必再咎。”
  孔子之言,如春风拂面,又如清泉涤心。他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无论好坏,都无需再去过多言说;对于那些已经成功的事情,也无需再去劝谏改变;而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更无需再去追究过错。因为时光如水,一去不复返,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更好地面对未来。
  孔子的话,既是对宰我回答的点评,也是对世人的劝诫。他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过去的包袱,珍惜当下的时光,勇敢地迈向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让我们铭记孔子的智慧之言,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喜悦还是忧伤,都将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怀揣着这份财富,继续前行,去追寻那更加美好的未来。
  (2)孔子谈“战栗”之社:历史与现实的智慧对话
  话说有一天,鲁哀公闲来无事,跟他的大臣宰我聊起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他问宰我:“你知道吗,夏朝、商朝和周朝祭祀土地神的时候,都用什么树木作为社神的神主呢?”
  宰我一听,心想这可是个展现自己学识的好机会啊,于是他得意洋洋地回答说:“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而咱们周朝嘛,用的是栗子树。用栗子树还有个特别的意思,就是要让老百姓战战兢兢,心怀敬畏。”
  宰我解释完,心里那叫一个得意啊,觉得自己这次肯定给哀公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没想到,这话传到孔子耳朵里,他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也不必再去劝阻,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这话听起来有点深奥,但其实里面蕴含着孔子的大智慧。他告诉我们,对待历史,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无论好坏,都已经成为过去,再去纠结也没有意义。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但不必过分沉溺于过去的阴影。
  再回到宰我的解释,他说周朝用栗子树作为社神的神主,是为了让老百姓战战兢兢。这话听起来有点吓人,但仔细一想,其实也有它的道理。毕竟,一个社会要想稳定,确实需要老百姓心怀敬畏,遵守规矩。但是,这种敬畏不是靠恐吓和威胁来建立的,而是需要一种更加温和、更加人性化的方式。
  孔子的话,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对待历史和现实,我们都需要一种平和、理性的态度。不要过分纠结于过去,也不要过分迷信某种特定的方式。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让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所以啊,下次当你再听到什么关于古代的风俗习惯或者什么传统的说法时,不妨多想想孔子的这句话:“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样,你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历史和现实,也能更加明智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