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平叛与新的帝国君主

  在朱妍清夺取了一辆“飚狼”坦克的时候,在一段时间之前知道了丰台大营叛乱的另外几个卫,也是迅速的起兵平乱。
  跟丰台大营的叛军进行比较的话,东南面的廊坊卫以及东北面的燕山卫,装备虽然有所不如,但是因为历代朱家皇帝的权衡之道,这两卫的部队早已经成为了摩托化的部队。
  所以在銮仪卫出兵增援王府街的时候,两个卫的部队也先后从京师的东北面以及西南面进入京师,或者是直接绕城而行,截断丰台叛军的退路。
  在经过了半个小时的交战,稳住了北城态势的各个卫所部队,向北城的叛军“控制区域”发动反击。
  双方在十里长街的西边以及附近的区域爆发又一轮的激战。
  不过并没有留下断后部队,或者是应该说根本没有预备队伍的丰台叛军,根本没有想到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燕山卫的明军从后方对他们发动突袭。
  因为烧杀抢掠而根本没有再次组织起来的叛军,根本不是得到严令,对他们杀无赦的燕山卫部队的对手。
  双方经过数次规模不大的混战之后,燕山卫如同虎入羊群一般,直接击溃了北城西北区域外围的几个叛军营级编制,大部分直接举手投降的叛军官兵,让燕山卫指挥使,被封为当阳伯的马苏少将很是无奈。
  马苏并不愿意对这些投降的叛军下手,不过在沉吟再三之后,看到了叛军对京师的破坏以及来自紫禁城的命令,马苏最终也只能够奉命行事——超过一千人的叛军投降官兵被解除武器,然后送入到一个大宅院内。
  在锁好了大门之后,马苏下令攀爬上围墙的下属,架设了机枪以及迫击炮等武器,直接对这一个大宅院里面的叛军进行射击。
  一时之间,惨叫声回响在这一区域的上空。
  马苏知道一些人不傻的话,会逃进宅院里面的建筑物进行躲避。
  不过他也不在乎这些漏网之鱼。
  只要事情解决的话,等待这些叛军官兵的结果并不会有什么改变。
  留下了一个连的人员继续监视这一个大宅院的情况之后,马苏下令经过短时间的休整以及重新整编的燕山卫,再次向其他区域的叛军发起攻击。
  不过就算是马苏都不知道的是,本来算是属于他的最大功劳,被一个女兵夺取了。
  ……
  陈怡菲掩护朱妍清等人的突袭行动,但是她并没有想到的是,其中一辆“飚狼”坦克上的“车长”,居然是叛军头目之一的徐康信。
  徐康信在知道了一支明军增援王府街之后,很是直接的返回到其实作为他的“指挥车”的一辆“飚狼指挥型”坦克内。
  跟一般的“飚狼”坦克相比,这一辆“飚狼指挥型”的弹药架被修改,只有其他的“飚狼”坦克三分之一的载弹量。
  空出来的位置则是被安放了一部车载电台以及用来供电的电池组。
  徐康信并没有想到自己本来已经压制住銮仪卫攻势,重新取得优势的情况下,会出现如此的变故。
  他探出身体,想要观察对王府后院的攻势进展如何,但是他并没有想到,用指挥塔舱盖挡住自己身躯以及头部的情况下,一颗子弹居然从侧面射过来,直接贯穿了他的头颅。
  因为烟雾团的视线干扰,陈怡菲也是迫于无奈的更换自己的位置。
  不过她并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莫名其妙的击杀了一个叛军头领。
  而从陈怡菲通过瞄准具,看到的是一个军官探出头之后,她下意识的直接扣下了扳机。
  并没有看清楚自己击杀的这一个“车长”的肩章是一个上校军衔的她,在确定自己命中敌人之后,迅速的更换射击位置。
  包括朱妍清在内的人,都没有想到因为徐康信被击杀,还在跟他们僵持对抗的三百多叛军,很快就失去了战斗意志。
  在王府后院护城河另外一侧围墙上指挥着残余王府卫队战斗的朱景铿,胳膊也是被一颗子弹擦伤,经过简易的包扎治疗之后,就继续进行战斗。
  虽说他无法看清楚所有王府的情况,但是邻接他王府的五弟德阳王朱景锵被叛军枪决的一幕,恰好被他看在眼里。
  他本来想下令王府卫队的神射手救自己的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一命,不过王府卫队的指挥使反对这样做,因为距离太远,而且几个神射手要召集过来,反倒是会影响其他区域的防御。
  最终,长叹一声的朱景铿,最终因为这样的事实,反倒是给自己带来了意外之喜。
  不过他并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一个模样,被只有五岁的女儿看在眼里……
  ……
  燕山卫以及廊坊卫两支明军加入到平叛之后,犹如一盘散沙的丰台叛军迅速被分割在北城区西部几个区域,然后个个击破。
  而在肃清最后一支成建制的丰台叛军,已经是第二天的黄昏。
  根据并没有对外透露,只留存在皇宫机密室的统计,为时两天左右的京师混战,最终让北城区西部大部分区域化为废墟焦土,城区的人死伤超过四万人,而一些损失则是无法用金钱计算。
  丰台大营叛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不到一百人无法寻觅痕迹。
  而部分见状不妙潜逃回家的叛军官兵,则是被直接抓捕,然后处以“斩立决”,其家眷也被株连。
  更多的丰台叛军的家眷,按照叛军军衔的高低,则是处以相应的惩罚。
  徐康信等叛军头目家眷,则是被直接革职然后流放。
  传承数百年之久的魏国公府,则是交由定国公府过继庶子徐康佑继承。
  至于在知道了自己的儿子仅剩下被叛军拥立谋反的朱景锭以及侥幸活下来的朱景铿之后,愤怒不已的朱宣堵直接下令鸠杀朱景锭,然后将自己一人锁在太和殿两天两夜。
  在朱宣堵再次出来的时候,跪拜在宫殿外的群臣以及朱景铿等人,看到的是一个须发皆白,苍老了数十年的老人。
  这一次朱景锭以及丰台大营的叛乱,毫无疑问是给朱宣堵相当大的打击。
  而朱宣堵仿佛也不在意自己的变化,而是直接将拿在手中的一卷黄绢,交给作为司礼秉笔太监的乐兴:“宣读吧。”
  伴随着乐兴接过这一卷黄绢,并且宣读之后,朱景铿成为了太子。
  而这一次叛乱的相应善后事宜,则是交托给朱景铿以及群臣处理。
  对于朱宣堵这么“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些文武大臣其实很想劝谏。
  不过在想到了这一个事情确实是过于打击朱宣堵之后,他们也闭口不言。
  朱景铿内心之中其实也是相当惊喜——惊的是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完成这一个安排,喜的是这一个事情要是做好了,那么接下来,这一个帝位继承者的身份,也可以说是舍他其谁?
  所以,朱景铿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于这一个机会,他既然是不想放过,也不可能会去错失。
  毕竟,作为皇子的人,谁对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没有想法,大抵上就是自欺欺人。
  ……
  三年之后,几乎不再上朝理政的朱宣堵病死。
  朱景铿从“立皇帝”的身份再一次进行蜕变,成为了这一个已经颓颓老矣的帝国的君主。
  虽然他并非是最好的储君人选,但是在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他已经成为了唯一的人选。
  十多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叛乱也逐渐被人所“遗忘”。
  正在对着锦衣卫以及东、西厂提督等人咆哮着的朱景铿,并不知道的是,一个将会走上葬送大明帝国之路的人,带着他的宝贝女儿踏上天津港的土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