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长安诸事,明月师父

  正月二十六,长安都城!
  伴着阵阵鼓声,早朝开始。
  两列大臣沿着红毯,各自分列走入太极殿,皆身着紫、绯色锦袍,默默地在大殿两旁的木质长椅上就坐。
  片刻间,大殿内已经座无虚席,随着李世民驾到,一天的早朝议政正式开始。
  李世民不停翻阅着案几上堆得高高的奏折,每翻开一份,都要在上面勾画几下,最后才将奏折丢给身边的王德。
  大殿内寂静无声,只有李世民翻动奏折时的纸张摩挲声。
  龙椅之上,李世民一脸愁容,因为一些烦心事,心情本就不太好。
  如今又是正值百废待兴之际,各种大事接踵而来。
  国家大事、百姓民生、官员升迁等等,让李世民也是心力交瘁!
  但立志成为千古明君的他,也只能强打精神,耐心处理着政务。
  随着王德一声尖细的“有本启奏,无事退朝”,大殿内安静的氛围被打破。
  “陛下,各国使臣滞留长安已半月有余,许多使臣颇有微词,且正月即将结束,恳请陛下早日定夺大朝会召开事宜!”
  “大朝会定在正月最后一天,若还有使臣胆敢质疑,让他滚回去!”
  “陛下,李靖将军率军凯旋,何时召开受降仪式和凯旋大典?”
  “此事同样定在正月最后一天,和大朝会一同进行!”
  “陛下,岭南土着势力叛乱不断,岭南冯盎请求朝廷派遣大军镇压,同时冯盎恳请面见国师!”
  “此事由兵部商议定夺,最后交由朕批复即可,至于面见国师一事,且待国师归来再说!”
  李世民听着大臣们的报告,心中有些烦躁,但也知道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于是叹了口气,一一给出自己的意见。
  安静一段时间后,鸿胪寺卿的李道宗从座位上起身。
  快步走到大殿中央,手捧奏折,躬身向李世民行礼。
  “微臣有本启奏,鉴于大朝会尚未召开,各国使臣滞留长安。
  随行番邦同样大量涌入和滞留,给长安治安造成重大影响,且各国恩怨矛盾和冲突不断……
  微臣恳请陛下恩准,由鸿胪寺协同京兆府衙门组织大批人马,维护治安、平息争端!”
  李道宗说完,大殿内一阵沉默,大臣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李世民,等待着他的答复。
  毕竟这可是涉及来朝贡的诸国使臣,一个处理不好,他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李世民抬起头,目光扫过众臣,随后将目光投向李道宗,沉吟片刻,淡淡开口。
  “准奏!命镇守长安的金吾卫抽调三千精兵,加入长安治安巡查,以防不测!”
  “另外,段志弦和长孙顺德,你们同样抽调三千左、右骁卫。
  前往长安周边,拱卫京师,力图铲除一切隐患!”
  “臣,领旨!”
  段志弦和长孙顺德连忙出列领旨道。
  “李道宗,让鸿胪寺各大官员做好和诸国使臣沟通的工作,减少双方摩擦。
  不得在长安闹事,更不得骚扰百姓,横行霸道,违者押入大牢,秋后再行处置!”
  “臣,领旨!”
  李道宗躬身行礼,退回座位。
  接着,大殿内陆续有官员奏报,李世民一一听取,并做出相应的指示。
  此时,太极殿外,晨曦初升,阳光洒落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百姓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而在太极殿内,李世民却是眉头紧锁,等事情处理得差不多后,缓缓站起身来,朝群臣说道。
  “诸位爱卿,今日早朝至此,还望诸爱卿多加费心,为我大唐江山尽职尽责!”
  众臣纷纷起身,躬身行礼,目送李世民离去。
  而李世民则是独自一人,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离开了太极殿,向着后宫走去。
  李世民身后,王德紧紧跟随着,看着他略显疲惫的身影,心中不禁有些担忧。
  “陛下,龙体要紧,还望陛下保重!”
  李世民闻言,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着王德,轻轻叹了口气。
  “王德,朕知道你关心朕,但如今国事繁杂,朕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若不能尽心尽力,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而且国师和父皇至今尚未有消息,观音婢又突遭此难,朕也是有些无助啊。
  你说朕要是能够像国师一样,拥有莫大伟力,不仅眼前的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甚至还能不费吹灰之力,开创千古盛世!”
  王德听着李世民的话,没敢搭话,但心中满是感慨。
  他跟随李世民多年,对他的雄心壮志和为国为民之心,自然很是了解。
  但是,如今国家的内外忧患,表面上是暂时平息了,但暗地里依旧暗流涌动。
  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肩负着万千百姓的期望,若不能挺过这场难关,又谈何成为千古明君?
  其实他心里也是和李世民同样的想法。
  若是陛下拥有国师哪怕十分之一的本领,恐怕能够堪比,甚至超越秦汉之威势!
  ……
  此时,长安城中,一名两鬓斑白的老者。
  毕恭毕敬地领着一名头发乌黑,面色红润,皮肤紧致的中年人赶往皇宫。
  一路上许多百姓见状皆是惊奇不已,一个中年人让一个老人如此恭敬对待。
  这是辈分高还是身份高?
  不过两人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如既往地稳步向前,步履如风,颇有道骨仙风之态。
  “明月,那长孙皇后的情况,你可有头绪?”
  身后的中年人明明看上去很年轻,但是周身气质和语气,却显得沧桑而久远。
  仿佛已经历经了千年岁月,如同深秋的落叶一般,带着几许萧瑟。
  被称为明月的老者闻言,微微一笑,回道。
  “师父,恕徒儿无能,只能看出皇后的问题应该与疾病无关,体内之气煌煌如曜日。
  徒儿精神力触之惧矣,恐与精怪自然有关,因此只能由师父出马方可!”
  中年人闻言,轻轻点头,随即说道。
  “据说朝廷不是有一名真仙国师吗,他也无法查明吗,莫不是浪得虚名?”
  “非也,据说大唐国师和太上皇一月前就前往各地赈灾,而后销声匿迹,如今尚未归来。
  所以陛下才召集天下名医,齐聚长安,我也是出于好奇,方才受邀前往,才发现了这一问题。
  刚好师父您赶到了长安,所以前来向师父求助!”
  中年人眉头一皱,双眼似乎看透了世事,闪过一丝忧虑。
  “此次前来长安,本以为能够再次遇见真仙,便可探寻先生的行踪……”
  “没想到消失了?”
  “是真消失还是假消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